吴佩孚与段祺瑞

更新:07-28 名人轶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民国初期,段祺瑞因在清末做过北洋武备学堂的监督(校长)而被许多职业军人奉为师长,直系主将吴佩孚也是其一。然而,对昔日的老师,吴佩孚却从未有酬恩之念,反倒每作忤逆之举,直至老段过世后,才捐弃前嫌,亲自致祭并执绋,了却一生恩怨。

  士兵与将军

  在北洋巨头里,吴佩孚起步太晚,故辈分不高。

  1898年,吴佩孚在天津投军,成为一名护兵。当兵之前,吴佩孚是“北漂”一族,混在京城街头,靠算命和写对联为生。本来他在老家山东蓬莱已经考中秀才,但因莽撞砸了本县电报局长家的堂会(他嫌人家请来男女同台唱戏有伤风化),被革了功名,成了县衙的通缉犯,不得已跑到帝都来闯荡。因生活无着,稍后,他赶赴天津,投奔了一位叫郭绪栋的山东胶州同乡。郭是驻军的师爷,即营部的文秘,虽不是什么官儿,但却能荐人当兵。这一年,吴佩孚24岁,已是老大不小的年纪了。

  这一年的段祺瑞,33岁,正春风得意,任武卫右军炮兵统领兼炮队兵官学堂监督,是令军界瞩目的新军骨干。

  按说,两人相差9岁,年龄差距不算太大;同在天津驻军,相距也不算太远。但一个是威风凛凛的炮兵司令兼军校校长,一个是跟在管带(营长)屁股后头的护兵(实为勤务兵),两人在军营里的地位实有天壤之别。

  此为吴佩孚二度入伍。此前,在老家,父亲亡故后,为补贴家用,15岁那年即在家门口当过登州府的“学兵”,为的是每月挣二两四钱银子。

  吴佩孚仓促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乃是本军对遍地拳匪(义和团)的回击。成片死于阵前的拳民让他痛感国人愚昧盲从的可怕和可悲。他经历的第一场兵败,乃是本军在八国联军洋炮轰击声中的大溃败,直隶提督聂士诚在阵前被洋炮炸伤又在阵后被拳匪残忍杀死的血腥过程他看得很真切。身为大清国常备军的一名护兵,从江山到统帅,啥也护不住,他只有沿着铁路线向东北方向流落的份儿。

  这一年的段祺瑞也离开了天津,跟随赴山东巡抚任的袁世凯到了济南,成为弹压义和团的清军主力部队的三品衔大员。

  一个是流落民间的散兵,一个是平定内乱的将军,吴佩孚与段祺瑞的差距越拉越大。

  然而,走到唐山外的小镇开平时,吴佩孚意外得知,此地有个武备学堂,乃李鸿章所创办,正在招第二期学生。这个秀才出身的散兵遂驻足开平,考取了这所由清国与德国军官共任教习的军校,自此才正式走上了职业军人的坦途。

  一年后,袁世凯自山东巡抚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将开平武备学堂迁往直隶省会保定,与原在该地的若干所北洋军校合并为北洋武备学堂,段祺瑞为监督。本来,这是吴佩孚与段祺瑞结缘的时机,但吴听说,进入新校后要复读一年级,他不愿从头再来,故选择了留在兵营。两位未来的北洋巨子失之交臂。

  但吴佩孚仍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安置,他被派往天津陆军警察队任正目,即警察班长,亦算是中国第一代警长。

  学生与督办

  两年后,袁世凯又创办了陆军速成学堂,学期仅一年。吴警长为获得文凭,前往保定报考,一举考中,被分到测绘科,成了段祺瑞的学生。是年,吴氏已28岁,属大龄学生;段氏37岁,乃军界中坚。两个未来将影响中国政局走向的军人自兹结缘。

  数年后,段校长已贵为大清国主力部队陆军第三镇统制官(师长),而吴学生还只是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的小官佐。不过,吴佩孚此间的经历却让人刮目———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奉派参加了山东芝罘岛(今烟台市)的日本军事情报小组,赴东北侦察时,被俄军俘虏,差一点给毙了。幸亏他跳下火车逃跑,才捡回一条命。

  一年后,段师长签署命令提拔了一批中级军官,吴佩孚也在其列,晋升为直接带兵的管带(营长)。虽说当了管带,但中间还隔着一堆协统(旅长)和标统(团长),吴营长够不上段师长。

  至民国元年(1912年),段祺瑞已是全国头号军人———排名第一的陆军上将、内阁陆军部总长,而吴佩孚则刚刚被陆军第三师师长曹锟保荐为炮兵团团长。

  让吴氏入老段法眼并使其在全国军界声誉鹊起的,是他在讨伐张勋复辟中的锐不可当。民国六年(1917年)7月,“辫帅”张勋在京拥兵复辟,下野的前总理段祺瑞在天津奋起组织“讨逆军”并自任总司令,驻军保定的曹锟通电响应,被段总司令委为西路讨逆军司令,曹师长命吴佩孚担当西路先锋。吴氏精心谋划,一马当先,从丰台一口气杀进天坛,击溃了“辫子军”3000余人,而张勋带到北京来的“辫子军”总共才4300来人。

  此役,吴佩孚为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部将与总理

  一战成名的吴佩孚,成为北洋军中的一员骁将,其所统辖的部队自然也是复任总理的老段所依恃的劲旅。

  段总理下令:袁氏已死,以反对帝制为名义的西南各省独立务须取消。但中央政府的号召却遭到西南割据政权的反对。曹锟奉命挥师南下,其急先锋,又是吴佩孚。那会儿的吴氏,是何等的威风!率北洋大军出直隶,下河南,过湖北,至湖南,势如破竹,所向无敌。老段喜出望外:只要这位学生一声令下,他的军纪严明、士气正盛的大军即可抵定三湘进而荡平粤桂两省,而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

  然而,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与占领区的军政首领及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段总理急得亲往前线劳军,除批准晋升吴佩孚为第三师中将师长外(曹锟已晋为直鲁豫巡阅使),还授予其“孚威将军”的殊荣,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统一中国。

  可是,谁也没想到,老段回京后,吴佩孚突然通电全国:

  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即属一家,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之后,这位主力师的师长竟开始擅自撤军,把政府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了南方!

  若没有吴佩孚当年的主动罢兵,就不可能有日后孙中山在苏联人的倾力扶助下统一粤省,也就更没有蒋介石统率“国民革命军”倾巢而出浴血“北伐”一统九州的成功。一部民国史到底怎么落笔,还真难说!

  段总理气得直蹦:“秀才造反啦!”

  其实朝野都明白,吴秀才这次抗命,不愿“阋墙、煮豆”,是说给国人听的大道理。谁都知道,吴佩孚是在报复老段没任命他为湖南督军。谁打下的江山归谁坐,这是混乱年代起码的游戏规则。老段没把吴佩孚放在眼里,安排了手无寸功的傅良佐任湘省督军,这才惹得秀才造了反。当然,做封疆大吏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人是为了大发横财,有的人则是为了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清廉一生的吴佩孚无疑属于后者。

  老段没将湘省畀予吴氏,当然自有道理。傅良佐乃资格更老的军界高官,曾任袁世凯的总统府军事处处长,袁死后任段内阁的陆军部次长,属段氏“自己人”。而且,傅的原籍就是湖南,不管是讲论资排辈,还是讲“以湘治湘”,吴肯定不如傅。另外,如果让桀骜不驯的吴佩孚掌控湖南并遥制西南各省,则曹锟所控制的地盘就会占据半个中国!哪个当政者愿意某派军人势力过大?于是,犹豫再三,段祺瑞便没把湘省一把手的位子让吴佩孚坐。

  谁都知道,吴佩孚背后有曹锟的支持。老曹把吴氏从营长、团长、旅长一直提拔到师长,使他成为老曹的头号心腹,并一举跻身军界巨头之列。也正是有了知恩图报的吴佩孚,曹锟才成为冯国璋之后的直系军事集团领袖,直军也才成为国内第一的武装力量集团。

  江山轮流坐

  吴佩孚不听中央命令,擅自撤军北归,打乱了武力统一中国的战略部署,段祺瑞恼怒万分,迫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曹锟与吴佩孚等免职查办。那会儿,大总统徐世昌已成摆设,段总理要做的事他拦不住。

  岂料,曹、吴早在摩拳擦掌准备一战了。民国九年(1920年)7月,曹锟等直系军政集团的部将们以反对段之心腹、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为由,悍然起兵犯上。

  段总理不得不动员军队迎战,将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编成的军队改名定国军,自任总司令,挥军迎战直军。由此,直皖战争爆发。

  然而,貌似强大的定国军被吴佩孚指挥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段总司令绝没想到,自己乃北洋军人的祖师爷,居然打不过犯上作乱的学生兼部下!吴佩孚亲率前锋部队大打闪电战,开火后第四天就一举俘获了敌军的前线司令官、早年保定陆军学堂的老师曲同丰,并差一点直捣京郊南苑的团城,生擒昔日的段校长!

  老段恨恨地对身边人嘟哝:“吴佩孚学问不错,兵练得也不错,学会打老师了。”为让京畿免遭战火涂炭,老段不得不下令停战,并辞职回到天津。皖系军队从此一蹶不振。

  像换防一样,在津门当寓公的黎元洪被曹、吴拥回中南海,二度成为国家元首。之后,不顾吴佩孚的反对,当元首心切的曹锟又怂恿冯玉祥等部将,用下三滥的手段轰走了黎元洪,自个儿当选了大总统,此后,北京政府即为直系把持。

  正所谓: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因学生吴佩孚的倾力颠覆,老师段祺瑞失去了江山。

  怆然送故人

  晚年的段祺瑞,与清逊帝溥仪同住在天津日租界的官岛町(今鞍山道),几番被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登门打扰,不胜其烦。

  日本人总想在昔日的北洋巨头中觅一位合作者,以在华北成立伪政权。

  定居北平的吴佩孚自然也被日本人盯上,每每有旧日部属陪同日酋前来骚扰,令“玉帅”颇为恼火。日本人开给吴佩孚的价很高,成立傀儡政府,由汪精卫主政,吴大帅主军。

  无论寓居天津的段祺瑞,还是栖身北平的吴佩孚,这一对昔日政敌,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不为倭人所动。但大部分国人不了解二位昔日巨头的真实意愿,于是就有了猜测与规劝。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17日,上海各团体就通电段、吴:请勿受日人利用。数日后,段氏即随蒋介石派来的特使南下,在南京受到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的隆重接待,后转往上海颐养天年。吴佩孚则一直恪守“不入租界”的承诺,住在昔日帝都的一座很大的四合院里,深居简出。吴氏及其庞大的幕僚班子和卫队的生活费用,全部由国民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给付。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病逝。国民政府国葬了这位“三造共和”的民国元勋。

  12月11日,一向闭门不出的吴佩孚很难得地出现在公共场所。那一天,是他的政敌段祺瑞的灵柩运抵北平的日子。

  国府驻北平的最高军政长官,已经从张学良换成了吴氏的山东老乡宋哲元。在前门火车站,站在宋哲元将军旁边的久违了的吴大帅格外引人注目。

  谁都记得,正是这位吴佩孚,当年率先向逝者发难,才让老段仓猝下台,北洋军自兹分裂成各派系。一别十余载,师生兼宿敌分居津、平两市却从未谋面。而今,满洲已经建“国”,华北形如累卵,倭人步步紧逼,国府节节后退。国运堪忧!

  借老师驾鹤西去之际,吴佩孚站了出来,为老段送上一副传诵一时的挽联:

  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着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车站外扎起的高大素牌楼正中,也是吴氏的手迹:

  还我山河民族危亡之际,吴氏捐弃前嫌,向国人展示了一个中国职业军人的气节,并向早年的师长献上迟到的敬意。

  三年之后,吴佩孚因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遭日本人谋害,享年65岁。

【吴佩孚与段祺瑞】相关文章:

1.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

2.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3.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7.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9.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10.黑夜女神

上一篇:古龙的争与让 下一篇:非常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