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意指才干实力能力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指同类丛聚。后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
古时候有个秀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一日,他经过一所学堂门前,看见一群学童在兴致勃勃地交谈,就想要他们的先生出来,听自己高谈阔论一番,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一语双关地问: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些是先生?众学童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学童走了出来,不慌不忙地答道: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众学童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狂秀才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
骑虎难下,字面意思是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用来比喻做事情进行到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又无法中止不能停止,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从前有一个猎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咄咄逼人,面目狰狞,似乎一下子就要把猎户吃掉。情急之下,猎户一下子爬到了树上,可是老虎好像是饿急了,一直在树下等候树上的猎户,此时的猎户几乎是魂飞魄散。就在慌忙中,猎户一下子把树枝给..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实巴脚的农夫,娶了一个巧媳妇。两口儿过日子,男的种附近财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头帮财主纺纱织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这家财主,两代都是秀才。这天中午,老实巴脚的农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饭,就把耕牛拴在坡里。谁知吃过中饭来一看,耕牛不见了,急得他四处寻找。最后,在小财主掌管的私塾门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财主不让牵走,说耕牛是自己的。于是,两下就争执起来。老财主假意上来评..
从前,有一对勤劳的兄弟,哥哥结婚后就出门做生意去了,他的妻子好吃懒做,家里的活路全是弟弟在做。勤劳的弟弟起早摸黑出门去做活路,他嫂嫂就在家里把好吃的东西弄来吃了,弟弟又苦又累又吃不饱,他每天跑到山上去倾诉自己的苦情。久而久之,被对面山上的一个姑娘听见了。从此,姑娘每天与他遥遥相望,有意无意地向他微笑着。有一天,他鼓足勇气,向姑娘倾吐了自己的苦闷,姑娘就对他说:你舍得把钢刀背..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这天,扬州城来了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年轻人,年轻人身上除了一支古色古香的毛笔,再无其他东西。年轻人在市集摆了一个画摊,以卖画为生,他画的全是花鸟鱼虫,珍禽猛兽,无论什么动物,都画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般,直欲破纸而出,另人惊叹不已。然而年轻人从来不对自己的画题款留字,所以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人们只知道扬州城里多了一位画技不凡的年轻画师。很..
猪八戒没有什么本事,唐僧让他向孙悟空学本领。孙悟空给他三本书说:你要有专心、虚心和恒心才能学到本事啊!八戒坐在树荫下读书,可一见草丛中有西瓜就丢掉书摘瓜吃,他吃罢西瓜便呼呼大睡了起来。八戒自以为有天书在身,主动前去探路呢!孙悟空对唐僧说:我去试试他。八戒一路走着,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八弟,八弟,我是你哥哥大戒呀!..
为虎作伥 (wi hǔ zu chāng):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帮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作伥(chang),伥会死心塌地地为老虎奔走效劳。有个叫马拯的读书人,爱好游历山水。这一天,他来到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风景秀丽,马拯忘情山水,在松林间转悠,不知不觉到了黄昏,看来这个晚上他是走不出去了。马拯正着急,忽然..
鲁迅少时,就读于绍兴东昌场口的三味书屋。有一天,寿镜吾先生出了个三字对:独角兽;有的学生对两头蛇,有的学生对九头鸟,还有的对八脚虫、四眼狗,等等。寿先生问鲁迅,鲁迅在《尔雅》中记起了比目鱼,便站起来对道:比目鱼。..
趋炎附势[qū yn f sh] 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出处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势,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宋真宗时,聊城人李垂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官职。李垂很有才学,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非常反感,因此得不到重用。当时的宰相..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一位名叫戴名世的才子横空出世。少年时代他便显露出敏捷的才思,聪颖过人。有一年他乘船赴京赶考,在船上听到大家都在议论一位木匠。话说这位木匠手艺极好,他打的木枷坚固耐用,县衙门的许多木枷都出自他之手。不料木匠后来犯了罪,他万万没有想到亲手造的木枷有一天竟套上了自己的头颈。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一人灵机一动,想出一副上联来,征求下联。上联是:木匠造枷枷木匠;船上的人大多..
姚黄和魏紫是洛阳牡丹中最好最奇的两种牡丹,牡丹是花中之王,姚黄和魏紫便是牡丹之冠,这两种牡丹花是怎样出现的呢?洛阳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宋朝的时候,邙山脚下有个穷孩子,名叫黄喜,他父亲去世早,家里只有他和母亲,这孩子憨厚老实,勤劳能干,从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靠打柴过日子,每天鸡叫头遍,他把母亲给他准备好的干粮袋往扁担头上一挂,说声:娘!我走了!便踏着晨露上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