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冤家聚头

更新:09-0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
  
  比宇文泰大11岁的高欢,显然更急于战胜对手,于是有了著名的“玉壁大战”。玉壁在今山西稷山的西南部,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高欢此次进犯,宇文泰没有率军救援,因他深信玉壁城池坚固,守将韦孝宽才能出众。果然双方激战70余日,东魏损失了7万人马,也没能拔下这颗钉子。从玉壁回师的第二年,高欢病重去世。
  
  这几次“两魏战争”,东魏败多胜少,但不妨碍宇文泰钦佩高欢。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建立北齐后,宇文泰亲率大军来攻。高洋也不含糊,当即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宇文泰仔细探听了北齐军的军容、部署,长叹:“高欢不死矣。”撤兵西归。几年后,西魏也被宇文泰的后人篡位,改为北周。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
  
  司马光、王安石、苏轼:
  
  政见分歧背后的真友谊
  
  文人与武将一样,也常常“相爱相杀”。过了乱世,就是文人的升平天下。在那场著名的“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王安石成了政敌,苏轼则因坚持自己的独立看法,以至被两拨人同时排斥。3个人治国主张不同,朝堂上免不了磕磕碰碰,但这不妨碍他们的私交。当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罗织罪名,身陷“乌台诗案”时,已经罢相的王安石还上书质问:“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石谪居金陵,与路过此地的苏轼相遇。《西清诗话》说,两人结伴出行,谈论文字、品味禅学。王安石钦佩苏轼的才学,叹息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轼对王诗也不吝赞美,称千年以来,“无复《离骚》句法,乃今见之”。王安石听后哈哈大笑,生出知己之慨。《墨庄漫录》还说,宋神宗曾赐王安石一个治头痛的大内秘方,王安石也在金陵时传给了苏轼。
  
  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教科书上说他们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仿佛是什么不共戴天的仇人。其实很早的时候,司马光即欣赏王安石,说:“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令致,生民咸被其泽矣!”把王安石看做是安定天下的人物。后来两人成为政敌,也没说老死不相往来。司马光在劝谏王安石的《与王介甫书》中,尚说他们“游处相好之日久”,“平生相善”。
  
  司马光曾给一个反对新法的朋友写墓志铭,其中不免有讽刺新法坑害百姓的句子。有好事之徒把这个墓志铭抄给王安石看,谁知王安石看了文章后,竟称赞道:“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如此雅量,自非宵小所能理解。
  
  正如时人说的那样:“王安石、司马光,皆天下之大贤。其优劣等差,自有公论。”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
  
  君子间的“龙虎斗”
  
  历史上的“相爱相杀”当然不是中国所独有。在日本战国时代,在尔虞我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环境下,出了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的“君子之争”。
  
  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相差9岁,一个是“越后之龙”,一个是“甲斐之虎”。两国相邻,如欲争霸天下,就必须先干掉对手。与高欢、宇文泰一样,这对日本双雄也多次交手,亦即是5次“川中岛合战”。
  
  在所有的交手中,以第四次最为惨烈。武田信玄使用“啄木鸟战法”—啄木鸟用喙敲打与虫洞相反的方向,虫子受惊,就会自己爬出来。武田信玄企图袭击越后国设在西条山上的指挥部,然后在川中岛埋伏大军,夹击被赶下山的上杉谦信。上杉谦信可不是虫子,他早看破了对手的图谋。于是趁着夜色悄悄撤出越后大军,而在西条山上保留营盘、篝火,制造一如平常的假象。
  
  天亮之时,上杉谦信率大军从天而降,出现在武田信玄面前。越后军的突然袭击杀得甲斐军人仰马翻。上杉谦信一马当先,带着12员猛将直取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措手不及,只好拿团扇格挡,一下就挨了两刀。大将们拼死相救,武田信玄才侥幸活命。上杉谦信为此悔恨终生,自称若带有长枪,一定能杀死对手。
  
  在长达11年的较量中,这两人谁也没能吃掉对方,由“相杀”生出“相爱”。武田信玄临终前告诉儿子:“汝当慎动刀兵,以免亡国。我死后,上杉谦信独存天下,汝宜拜托乞援以保疆土。彼一旦受托,必不犯我矣。”武田信玄的死讯传来,上杉谦信极为悲痛,当即命人吊唁。有人建议趁甲斐国丧,消灭武田家。上杉谦信不以为然,道:“乘人之危之举,不齿为之。”一直到他去世,再没为难过武田家。
  
  毫无疑问,上面这些“相爱相杀”故事里的主人公,无论中外、文武,都是才能与人品“双修”的英雄。然而,英雄总是悲剧的,他们无法做到不择手段。如果陆抗在给羊祜的酒里下毒,上杉谦信趁武田信玄亡故出兵攻打,历史或许会被改写,然而,也许只有这样双方均为君子的对手才能让历史变得厚重而伟大。

【历史上的冤家聚头】相关文章:

1.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

2.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3.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7.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9.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10.黑夜女神

上一篇:青春是无须听清的耳语 下一篇:生命是一个过程,事业是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