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更新:09-1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

  先说结论吧:几百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昆虫有趋光性。然而,这是赤裸裸的误读。昆虫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甘情愿的趋光性。
  
  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
  
  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正能量。
  
  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其实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
  
  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向另一个目标。
  
  但自从该死的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因为这些人造光源很近,光线呈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不只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想到,到最后竟成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可是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这就是少有人注意到的“进化时滞”现象。
  
  其实人类自己也身处大量“进化时滞”之中,常常迈着自信的步伐去扑火,而又不自知呢。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相关文章:

1.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

2.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3.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7.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9.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10.黑夜女神

上一篇:陪我记起,谁是知己 下一篇:有些执着跟热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