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水水,90后巨蟹女,一个很可爱很可爱的小女生;一个总在一段话之后用“……就是这样”强调确定性的DV导演;一个被称为“少女版王家卫”的精灵般的小女人——
在艾水水的百度贴吧里,有这样一个帖子曾被一度置顶:“同样都是90后,为什么我和她的差距这么大?”回复中,有人说,因为她够勇敢,够独立,够90后;而艾水水则认为:“只是相信自己,自顾自地长大,仅此而已。”
自恋式的漂亮
第一次在片场见到艾水水时,大导演陈可辛吓了一跳。丝袜、公主裙、高跟鞋、粉色蝴蝶结蔷薇花……“你是导演?”陈可辛的语气里带着质疑,艾水水调皮地笑道:“这种装扮风格叫‘姬系’,即公主之意。公主很幸福,就像你们眼中的90后一样,所以我要时时刻刻穿‘姬系’,标榜我的90后特质。”
这就是艾水水的第一印象。在她眼里,自恋式的漂亮绝对是生活的第一要义。哪怕只是下楼去买份报纸,也容不得妆容有丝毫马虎。走在一群身穿耐脏T恤耐磨仔裤的导演群里,除却年龄,她就是一个另类。“难道导演就一定要胡子拉碴、毛孔粗大吗?我偏偏要做一个聚光灯下的芭比娃娃,一个外表美丽且富有内涵的幕后主控手。”
由不得你信不信,服不服,反正艾水水已经妆容精致地出现在了她的片场,摒弃了所有60、70、80导演们的工作常态。
艾水水13岁起就开始化妆。她说,“化妆之后人显得精致而精神,能掩盖因熬夜而产生的黑眼圈小痘痘。”但那时的她还只在穿校服的中学年代,除了周末,她没有多少时间精致地装扮自己。可即便如此,每天在班主任检查完发型后,她都会悄悄地把头发变成比较个性的样子,让自己在不出格的范围内与众不同。15岁,她筹拍数字电影《亲爱的,某某某》一举成名,从此她对自己更加要求严格,照片不P不上网,面部不化妆不见人。一次一家国内有名的媒体采访她,按照采访惯例,记者提出先拍几张照片,艾水水“噌”地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固执地连连摆手:“不行,回头我让经纪人传照片给你,我现在也算是个公众人物,注意形象那是必须的,公开发表的照片,怎么着也得修修才行。”
在装扮自己这件事上,她喜欢像日本动漫里的人物一样,用很粉很闪亮的东西,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90后自恋、哈日、视觉崇拜的基本特质。
所以,2009年5月《0086》杂志的记者在采访她时脱口而出一句感慨:“从外表上看,我实在看不出你和其他疯狂的90后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你多了一个牛叉的身份——导演。”
可艾水水粲然一笑:“不,我的朋友几乎都是23岁以上的,甚至还有不少四十多岁的人。”
也是,1991年出生的艾水水不能代表90后的全部特质,甚至还只是90后成熟类的代表。她喜欢研究宗教的发展史;喜欢站在整个宇宙的宏观角度上去解释《易经》;不去夜店,不泡吧;与同龄人在一起,常常会茫然地问:“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什么?”
以商养艺的做法
祖籍苏州的艾水水出生在山东,有1/4的印尼血统。13岁之前,艾水水的生活平淡无奇,13岁那年,望女成凤的父母把她送到北京的一所寄宿制女子中学,希望她在严厉的管教下开始好好学习。来之前,父母安排她住在一个朋友家,可没过多久,艾水水执意搬了出去。“无论如何,还是要学会自己取暖,一个人撑起整个世界。”一个13岁的女孩,就这样早早地迈出了走向成年的第一步。
特立独行3年后,艾水水迎来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那年,在朋友的引荐下,她参加了可口可乐亚洲区广告模特的甄选,凭借年龄优势及良好的镜头感,她从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幸运之门自此打开,随后,背背佳、好记星等多家企业请她拍广告,15岁的艾水水,开始在无数镜头前灿烂地绽放自己年轻的笑脸。
艾水水小小年纪便能日进斗金,扬名于人前,换作他人,恐怕得瑟都还来不及,哪会想到更多。可艾水水不,她先从朋友开的店里抽出了投资的股份,然后在通州开了家时装店“超人气”。“这样四处跑,累都累死了,也赚不了多少钱,何苦?”朋友们不忍心看她辛苦,纷纷劝解,她却固执地摇头:“没有钱,就没法独立,就没法玩艺术。除了拍广告片,将来我还要干大事业呢!没钱怎么行,所以我要拼命去赚。”
服装店开起来了,艾水水又开始想着在镜头后面操纵别人。“拍别人,总比被人拍自由得多。”所以拍片之余,她一门心思研究起了电影理论,结果半年后,她因为专业优秀被中国传媒大学跳级录取。
2006年9月,15岁的艾水水成了大一新生,开始了书声琅琅的大学生活。可一年后的7月,她突然办了休学。“我不喜欢停在一个地方,更不喜欢停在一个状态,学完一年理论,应该筹划下实践——理论如果不运用到实践中,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她说得很清脆,干得也很爽快,有开店赚的3万元钱可用,她可以率性而为。
扛着借来的摄像机走出校园时,她说:“事实证明,我以商养艺的做法是绝对正解的选择。”
在艾水水的筹划下,一个90后4人剧组成立了。两个月后,她们拍出一部12分钟的数字电影《亲爱的,某某某》。片子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充斥着不完整的画面和纷乱的剪接,如同一首后现代诗的MTV,在网络上被挂出后,年轻的90后很粉艾水水,而其他的人,要么不屑于看,要么看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对于漫骂质疑多于赞许首肯,艾水水说得恰如其分且理直气壮:“12分钟也许在你们眼里是一个连影片都算不上的片断,但这有什么关系?如果真要打分,我自己打70分,我的电影是拍给90后看的,所以同龄人的评价更中肯。”
4个月后,艾水水又开始筹拍第二部影片《他叫苏格》。这次,艾水水更明确地将电影的受众群定位为12至22岁的年轻人,也就是说,她依然要执著于满是自闭、偏执、抑郁、敏感的90后电影,这不由让所有人为她捏了一把汗,这其中,包括她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导师。“实践是多方面的,如果单纯要实践,也可以考虑一下其他方面。”很多人以长者的身份好言劝她,可艾水水却固执得可以:“我是90后,最了解这个群体,自然要拍这个群体的自传。”
2007年12月,《他叫苏格》在网络上推出了。这部20分钟的片子像王家卫的电影般充满飘忽的镜头、迷离的情绪、凌乱肆意的节奏,完全没有规矩和逻辑。可片子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捧,仅预告片一周的点击率就近百万,刷新了数字电影的点击神话。2009年2月,《他叫苏格》入围美国Big Muddy电影节和西雅图国际电影节,竞争多个奖项,一时间,艾水水红了。
红了的艾水水随之被冠上了诸多头衔,诸如亚洲最年轻的少女导演、90后导演第一人、90后女版王家卫,同时,她也备受各方面的质疑,传得最多的,自然是她的身世和走红问题。各种流言蜚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媒体的视线,左右着大家的思绪。可流言传得再凶,艾水水犹自岿然不动:“这世界上有的是观点不同,为什么一定要互相说服?有那么多对错吗?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大家互不干涉,挺好。”
不能为了自我而自我
17岁,未成年的艾水水已经开始衣着华美地穿梭于各种成人的聚会场合,结交像王家卫、陈可辛这样的忘年交,每天宣传、拍片、做广告、做代言……生活过得马不停蹄却又有条不紊,除却外表的90后,她已经有一颗成熟的心智。拍完《他叫苏格》后,她不失时机地和台湾投资商谈妥了下一部童话题材影片《黑桃之夜》。这一次,她在电影脚本里加入了比较完整的剧情,也掺进了时下流行的一些网络游戏,更开始考虑请些明星来参演助阵。17岁的艾水水已经完全领悟到市场的重要:“我的影像风格是小众的,但是营销方面还是要走商业路线,不能为了自我而自我。”
艾水水懂得宣传自己和自己的影片,也有自己的大胆规划。2009年2月起,她将她的《他叫苏格》先后送进芝加哥、西雅图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播,在送柏林电影节时,因为经纪人的失误递晚了,她一直后悔不已。她说,“电影和电影人都离不开必要的宣传,这是一门必修课,下次一定要好好补习补习。”
艾水水对自己是什么、需要什么态度非常明确,在未来3年,她大胆地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要在3年内混进国际3大A类电影节,以及让90后拍的电影登陆中国主流院线。”“3大A类电影节”是指柏林、戛纳、威尼斯电影节,迄今为止,在这3大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导演一双手就可以数出来,可艾水水说这句话时,语调认真却轻松,“跟着感觉走,做自己想做的。”
在梦想面前,艾水水是一头初生的小牛犊,敢想,敢做,无所畏惧。可在一天天长大面前,艾水水却很抗拒。她的博客标题一直是“永远15岁”,不管年岁长到16岁、17岁或是今天的18岁,她始终固执地试图让时间定格在可以张扬任性、天不怕地不怕的青春期里。“我想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她用“垮掉的一代”作家凯鲁亚克的句子来解释她的行为。
我想飞得更高,却不想长大,90后艾水水在18岁生日的最后一天还在挣扎,不过有一点她很清楚:“我依靠‘年轻’赚来的名气是否能在‘年轻’逝去后还保持下来,稳稳立足,需要补习的就有很多很多。”
如今,忙于工作的艾水水一边重回大学校园攻读学位,一边进修EMBA,这也许可以看成是她补习的开始。
天天故事网更新了最新的故事:艾水水:“少女版王家卫”的90后生活
【艾水水:“少女版王家卫”的90后生活】相关文章: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10.黑夜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