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从师范学校毕业那年,还不满二十岁,分配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事实上,他本来可以去镇上的中学的,谁都没想到他竟主动提出到那所条件艰苦的小学去。不过,这也很好解释,因为那里有他喜欢的一个女孩毛小玉,他们是师范学校同级不同班的同学,上学时她就是他暗恋的对象。然而,让他苦恼的是,毛小玉好像对他一点意思也没有,相反,听说她的一位初中同学一直在追求她。..
公交车抵达一个站点,正逢学校放学,孩子们蜂拥而上。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放肆地打闹着,把一个纤弱的小女孩挤到了车门边。 挤着我的鞋了!小女孩看见脚不慎被正在关上的车门卡着了,急忙大声喊。 女司机闻声赶紧打开车门,离开驾驶座,匆匆赶过来,轻抚着小女孩的脚问道:脚痛不痛? 脚不痛,但是鞋子挤坏了..
严格来说,她不是我的母亲,她是我的继母,来到我们家已经二十年了。那时,我还小。虽然她对我们很好,我心里还是很想念我的生母。家里一切都未改观,继母经常和父亲吵架,一如我生母在世的样子。父亲脸红脖子粗,我觉得他有暴力倾向。 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年轻时,经营着一个企业,工作忙碌,经常不着家。后来,就传出他的外遇事件,这也是生母因气致病、去世的原因。所以,我很长时间都没..
雅布这个人从来没有好运气。 好运被散布到世界上的那一天,雅布正蹲在壁橱底下找他的皮鞋,所以他没有收到好运。他的运气是这么差,好不容易建起了一座房子,不料当天晚上一个响雷劈下来,正好将他亲手建好的房子给毁了。年轻的女孩们都躲着他,就跟躲瘟疫一样。 雅布不仅倒霉,而且爱发牢骚。他每碰到一个人,都会抱怨一番:为什么你有好运气,而我就没有,嗯?为什么倒霉..
舒尔是一名水兵,二战期间在美国海军服役。 一天晚上,明月如镜,水波不兴。他像往常一样在驱逐舰上值班巡逻,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在向舰体漂移过来。他努力瞪大了眼睛,想辨认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 啊?是水雷,触发水雷!一定是从某个雷区脱离出来游到了这里。舒尔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赶忙回到值班舱,抄起电话打给了值日长官。值日长官听罢赶紧跑了过来,又立马通知..
噪音已成为世界的公敌,向往安宁、祥和的生活氛围,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正统。 印度孟买机场,自称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机场。除了飞机的轰鸣外,你甚至无法听到高跟鞋与地板的摩擦声,因为地板不是普通的大理石,而是白蜡,可以消除噪音;候机大楼的设计保证不产生多余的回音;取消了广播,所有的旅客必须密切关注显示屏;对于候机人员,有硬性规定,不准说话,如果亲戚朋友之间沟通与交流,必须到专..
你被人欺负时,咬着嘴唇,没哭;熬过难关后,见到自己人,听到句软语安慰,却会忍不住,哇一声嚎出来,哭个痛快。 类似经历,大概非只我一个人有。 以我所见,心情大概如此:你被人欺负时,知道对方怀有恶意,知道哭出来,自己也软了,对方也知道你软弱可欺,更大的欺负会来,于是跟自己说,不能示弱,否则所受伤害,势必加倍,所以熬着,不哭。等事完了,似乎安全了,面对一个可以倾诉的..
6年来,我一直在采访诺贝尔奖得主,并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不少人认为,杰出的科学家都是冷漠的理性机器,但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科学家非常通达人情,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还很有幽默感,有些人一辈子喜欢搞恶作剧、爱表演、爱写小说。纵览他们的一生,尤其是在接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后,为了鼓励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人钟情并投身于科学,他们几乎都继..
1969年12月15日~1970年4月7日,天安门秘密重建工程历时112天。其中,搭建巨大天棚耗时8天,天安门全部拆除用了7天。全国21个省份的216个部门参与,施工人数高峰时达2700多人。 上世纪60年代初,技术人员在对天安门城楼的一次检修中发现,大殿正厅靠近毛主席座位的那根12米高的柱子,由下至上,柱心已..
2006年6月6日陈虻到《纪事》栏目组讲课,与一位新来的女编导讨论一个片子。问答交手几个回合,陈虻就敏锐地发现两人交流的过程有问题。他说:咱们先不谈片子,先谈谈怎么聊天。否则这样聊下去,交流的成本太高,我说出大天来,你也领会不了多少。 以下是我们从录像带扒下来的文字记录,尽量保留陈虻现场语言的原汁原味。 陈虻先讲了以前和一个编导发生..
我爸来北京的第三天就问我,骑车去那个超市,得多长时间。 如果他问的是坐公交车几站地、地铁哪一站下车,我都有准确答案。但是现在,我只能认真想想,然后说,不知道。 生活半径决定交通工具。在一个出行半径动辄数十公里的城市里,骑自行车是一项被遗忘的技能。 我学会骑车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候,从我家到学校,一条黄土路是必经之道,一旦有车经过,扬起的尘土就不由分说地沾..
20多年前,《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纽约客的临终遗言》作者袁苡程在纽约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是人类的忏悔心理。为搜集各种临终遗言作为第一手素材,她首先去了藏书无数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结果发现能找到的基本仅限于名人的临终遗言。于是她重新整理思路,突发奇想,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个小广告,征集临终遗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来信深深地打动了她,于是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