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再吃一口好不好? 筷子要用手指的力量,不是握在手心里。 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来,别害怕! 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用筷子,第一次走路乍听这些话,是不是像父母在耐心教导自己的孩子?可是眼前是位二十六岁的年轻姑娘,听不懂他的语言..
我疯狂地喜欢过他,认为他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我愿意没有大脑地去实践他的梦想。不过这是曾经,一切疯狂的举动都停留在了十六岁。 十二岁那年我认识了他,他大我五岁,经历过我即将经历的事情。我喜欢追着他问当初他念初中的时候参加的校园活动,他总是懒懒地告诉我他从来不参加,因为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别人互动。十二岁的我是个开朗过度的小女孩,总是嘻嘻哈哈地在他身边玩闹。 他说我是他的太阳,照亮了他心里..
前几天搬家,翻箱倒柜地收拾东西,在文件袋里找到自己刚毕业时候的简历,时隔多年回头看去,我觉得好笑至极。 不是因为青涩,不是因为萌蠢,而是因为自我评价的那一栏里赫然写着:本人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际。 我将这段话拍下来给我的HR朋友看,她秒回我两个抠鼻的表情,然后说:我们每年收到的几百份简历里,几乎99%的人会用这句话伪装自己。 哪儿有新人敢承认自己内向、木讷,不善交际?这不..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打小就是。我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独自逛街我都以为周围人在看我,羞得我直不起腰来。我妈和我的数学老师说:我的孩子读书是会读书,就是人老实。他们在一旁用本地话聊天说我坏话,我愣愣地埋下头。他们说的话被我的一个同学听到,于是拿到学校里学着我妈的口吻讥笑我:我的儿子啊,读书是会读书,就是人老实。 内向,人老实,像一道结不了疤的伤口,成了我的隐痛。 我的内向大概是从我读幼儿班从乡..
网上看到太多朋友因為内向导致不擅长交流、自卑,受到困扰,作为一个资深内向者和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我想写点东西分享自己的经验,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澄清一个事实,内向确实会影响交流能力,但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交流能力。 内向只是说明一个人喜不喜欢交流,而交流、沟通能力取决于实际锻炼,内向者不擅长交流只是因为不喜欢交流,所以也没有主动去交流,锻炼的机会就少,交流能力也就不是非常好了。但..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推荐的心灵畅销书《内向者优势》中解释,人们对内向者有不少误解,经常在交往中产生偏见。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 误解1:内向者不喜欢说话。这是因为他们讨厌闲谈,如果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内向者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误解2:内向者很害羞。他们并不害怕陌生人,只是不愿为了交际而交际。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交流,那就聊吧,不用担心礼貌问题。 誤..
美国人力资源专家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的静争力》一书中指出,内向者的某些特质,如重深度、表达清晰准确等,使他们更易成为卓越的领导。 据调查,40%的美国公司高管是内向者,包括比尔盖茨。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外向的人能从社交中获得心理能量;内向的人则更愿意在独处或少数亲密关系中获得力量,過多的社交反而会消耗他们的心理能量,使他们..
前几天,我弟去大学报到了。今天,他给我发来大学的照片,风景很美。 九月,是新生开学季。这段时间,后台也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对大学的期待和害怕,对新环境的各种不适应。 四年前,我跟你一样,怀着对大学的憧憬和向往,提着大包小包,一个人踏上离家的列车。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是第一次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 四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我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更多的未知和挑战。这一年九月,..
01 前几天在一匿名分享平台,一个35岁的大叔吐槽说自己应聘上了销售,每天还要跟着一帮20来岁的小青年喊口号、打鸡血。 他抱怨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喊口号好尴尬啊。 评论里有人说:那你怎么不觉得35岁当销售尴尬呢? 并不是大家不愿意同情怜悯一个人的自尊心,只是当一个人过了30岁还把自己陷入这种困境,只能说他前期没有做好防风险的准备。 TED上有个著名的演讲叫做《20岁光..
01~~ 许多年前,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家长在论坛上提问,大致情况是:儿子小学五年级,班上有个男生谁都不欺负,却总是欺负他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的衣服上都是钢笔画的图案,清洗十分困难。和老师说了,老师只是批评。对许多老师来说,并没有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其实不算大事。身为母亲,觉得已经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在某种意义上,转学并不是最佳选择。但每次看到儿子郁闷的表情,心里都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开导他..
01 美国社交网络大神奥斯丁克莱恩说: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分享的图片、文字,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暴露我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甚至是情商。 对我们而言,朋友圈俨然已成为一面镜子,是我们实时更新的个人简历,谁不想包装一下,假装自己过得好? 于是,我们都在假装,有钱有貌有才有爱,看遍世间美景、吃遍天下美食,努力呈现一个祥和美好、欣欣向荣的朋友圈。..
电影《侏罗纪世界》不是新片了,我2015年在影院里看过。里面有个肥胖的饲养员,发现恐龙逃出了笼子便惊慌奔逃,却因太胖跑不快,可恐龙就在他身后紧追不舍。英勇的男主角为了营救他,主动诱导恐龙攻击自己,大胖子喘着、蠕动着,终于接近门口了恐龙从后面一口把他叼住,就像青蛙吃蚊子一样把他吃了。 这寓意浅显到不说也破:平时不锻炼身体,到关键时刻就算有神队友助攻也无济于事,只能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