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天,有朋友在闲暇之余,把自己12年坚持下来的电子日记在电脑上汇集成册。本是4300多天的日常琐事,每次也就三言两语,却不曾想有50万字之多。如此海量文字,天成的数据库,朋友来了兴致,他好奇地搜索关键词语或单个字,一段一段地回顾经历,借以打发那片刻的时光,也不失为一种意外收获之喜。 在众多关键词之中,我对极富生活气息的几组数据很感兴趣。从日常生活来看,朋友提休息是2057次,散步683次,上..
大名鼎鼎的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曾是一名医生,他和朋友一起开过诊所,还客串过侦探,破获了几起案子。鲜为人知的是,柯南道尔曾接受了一项挑战:在一座荒岛上独自生活一年。 独居一年,算不上什么,一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而且,他曾在一艘捕鲸船上当过医生,荒岛对他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况且契诃夫在《打赌》中将这种囚徒生活描述..
赫雷拉是美国达拉斯公共图书馆的馆长。一天,他在图书馆巡视,看到一个女人正对管理员凯莉指手画脚:快把这个流浪汉赶出去,这里怎么可以允许乞丐进来? 正在凯莉左右为难时,赫雷拉拨开众人来到女人面前,义正词严地说:图书馆没有权力让任何一位读者离开。接着,赫雷拉又转身对众人说:太阳会因为一个人是乞丐而拒绝给予他阳光吗? ..
丢与好日子有什么关系?好日子的标志应该是有所搂呀,搂得越多不是越好吗?怎么能丢呢?丢是令人心疼令人惋惜的事情呀! 且请细想。 好日子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比如温饱,比如健康,比如亲情但是不是拥有得越多,日子就越好呢?那可不一定。 过日子,不能一无所有。但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所遭遇的烦忧,往往是因为拥有、享受得太多以至过剩造成的。比如肥胖问题,比如..
什么是真正的见识?见识有关于对世界的洞察,對人性的判断,对事物的取舍。 在我看来,见识分三个等级。 三流的见识是关于消费的见识,这却是很多人最引以为豪的。刀叉怎么摆,牛排怎么选,哪个酒庄好,哪种装修风格流行这种见识是消费,你到了那个层次,自然会了解,只是一种圈子的熟悉。如果你不在那个层次,知道再多也只是满足一下好奇心,没什么用处..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出生于奴隶之家,后居罗马,不久被驱逐,在其出生地希腊终了余生。 埃皮克提图在被放逐途中,悟出一个道理,介绍如下: 我们见到某个人,通常会发生两件事:要么和这个人成为朋友,要么试图让这个人接受我们的信仰。正如一块燃烧的煤碰到另一块生煤,要么将其点燃,要么因其体积过大而自身最终熄灭。 通常情况下,第一次接触另一个对象,我们总缺乏信心,于是力图显出满不在..
东汉有一位大儒,叫郭林宗。有一次,他和两个人子许和文生,一起去逛街。这个文生,是见什么就买什么;而子许,什么也不买。 后来有人问郭林宗:子许和文生这两个人,哪个更贤德?郭林宗回答得很妙,他说:子许少欲,而文生多情。 文生就是那個见什么买什么的人,郭林宗不说他欲望强烈,而是说他多情,见了什么都舍不得放下。而..
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压抑。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异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这正是哲学家们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哲学..
成功不需要特别的才能,只要把小事做好 写年终总结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有成果还好些,可以尽兴地罗列,如果平淡无奇,就痛苦了,这个时候,不止要面对内心的挫败感,还有慌乱和焦灼,因为你必然会问自己,这一年的时光都去哪儿了? 当然,在外人眼里,你也许一切如常,工作生活稳步向前,按部就班。但只有你知道,那内心的黑洞一直像黑熊的眼睛,无时无刻不恶狠狠地盯着你,让你躲不开逃不掉。人生的账单,总是要自己来..
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这种空虚烙在了无数人的脸上。并且,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刻不停地、强烈地关注,也暴露出他们的这种内在的空虚。 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因为在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
一天,我参加了一场重要的行业交流会。 中场休息,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参会者A堵在会议室门口,举着手机,手机显示的是他的微信二维码,他对每一个经过的人说:老师,我特别崇拜您,扫我一下,加我微信吧。 大部分人没理他,少数几位面软的,被他堵着,扫了他的二维码。我的一个熟人加了A,可我分明看见,他对A迅速设置了朋友圈不可见。 又一天,我参..
面与粉除了易饱、浓烈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与嘴唇和口腔接触得最为充分的一种食物。在食用的过程中,面与粉会在口腔中完全释放自己的滋味,而食用之人也能最大限度地与其进行接触。有人沉迷于这种味蕾的亲密接触之中,由此对于面、粉类食物也形成了特殊的感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人格口腔型人格。 该类人格由弗洛伊德提出,深刻揭露了一种人在生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