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人评价我是一位新写实主义作家,说我的作品和窗外的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爱举的例子是《一地鸡毛》。 当《一地鸡毛》出英文版的时候,我去参加纽约书展。一位纽约大学的教授说:你的作品不是新写实。你小说里的情节和细节,与现实生活非常相似,但是最震撼我的不是这种相似,而是主人公小林的不现实。&rdq..
曾经,为国争光是中国运动员统一且近乎唯一的目标,每块金牌似乎都承载着数亿人的安全感。随着中国代表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交出金牌总数第一的答卷,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达到顶点,越来越多藏在金牌背后的个性、欲望和故事得以还原。 人们开始学会接受金牌以外的不同选项。运动员逐渐有了粉丝群,体育赛场上亮起了应援灯牌,体..
我的旧东西很多,且大都保存完好。女儿的乳牙、口水巾,热恋时情人传真来的思念信、生日时收到的一双胶鞋,小时候家里用的汤碗、娘给我缝的内裤,十七年前去外地录音时在路边工地捡的一块石头,高中联考二度名落孙山的成绩单。当然,还有几十年来部分歌词的原稿。然后,就是这支笔了。 我一直是个学习很差的孩子,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于我是一个不断被告知不会有出息的过程。可想而知,当时我在试卷上写出来的东西经常不符合标准..
早些天,有朋友在闲暇之时,把自己坚持写了12年的电子日记在电脑上汇集成册。本是4300多天的日常琐事,每天也就三言两语,不承想竟有50万字之多。面对海量的文字、庞大的数据库,朋友来了兴致,他好奇地搜索关键词,一段又一段地回顾经历。 在众多关键词中,我对极具生活气息的几组数据很感兴趣。 从日常生活来看,朋友提休息2057次,散步683..
我们渐渐习惯了晚饭后散很久很远的步。 这条看似相同的路,却总有不同的云,不同的光线,和我们情绪的不同,每一天都呈现出不同的细节和感觉。我们有时什么也不说,静静走路,有时聊着一天的工作,过去的回忆,或者未来的计划。 这条路的曲曲折折,我们都已熟悉。我们走啊走啊。并不觉得厌倦,知道它会像一棵看似静止的树,慢慢改变模样。只是需要耐心和时间。 我们边走边等。等荒凉的街区,慢慢再多開几家我们..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必须把我的座位单独排在窗口。因为如果不能一直凝视着窗外,我就会哭闹不休,搞得别的小孩无法上课。于是从四岁到六岁,我是对着窗外度过我人生最早的学校生涯的。 世界,就在窗户的外面。 幼小的我不会这么思想,却执拗地只愿意面对窗外那个有人走过,有云和树叶飘过的光影变幻的世界,而不愿意回头接受窗子里这种被规定、被限制的小小人生。令人头痛的是,长大之后的我竟然也是这样。 我..
夜深人静,他们出了门,头戴耳机,手握长杆,看似漫无目的,游荡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他们时不时停下来,侧耳聆听;时不时将长杆插入地下,紧贴着长杆细听。 只有当喧闹声静了,城市地底下的声音才隐约传上来。就如皮肤底下血管里流动的血液,需要医生通过听诊器查知人的病,他们正在复杂蜿蜒的地下水道中检查着水管的病。 水管年代、材质不同,就像病人的年龄、体质各有差异,好的医生只要..
我的大部分工作时间中,我都像只病猫一样蜷在床上,或沙发上,不是读书,就是发呆。其中小部分时间是在胡乱翻看,什么书刊都翻,只要身边有的;然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少数的几位作家的作品。他们是我在乱翻中一眼钟情,结下盟约,至今不弃不离的。由于反复读,加上有些作品短小精悍,易记,也许还要加上我受过一定特别训练的记忆力,这些作家总有几篇作品我可以背下来。 不管你记忆力好坏与否,作..
哥本哈根的CopenHill垃圾发电厂已作为一个公共景点对外开放一年,目前显然已成为当地一个网红打卡点。除了看发电厂的运作,这里还被设计成了一个大型娱乐休闲中心,包括一面号称全世界最高的户外攀岩墙和一个大型滑雪滑草场。 该场地周边的一些工业设施也开始发展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出滑水场和卡丁车赛场等极限运动场所。 整体设计格局丰富 CopenHill是丹麦建筑..
临睡前读点《随园诗话》,被这一则害得失眠:小秋妹婿张卓堂士淮,弱冠,以瘵疾亡。弥留时,他执小秋手曰:子能代理吾诗稿,择数句刻入随园先生《诗话》中,吾虽死犹生也。 年纪轻轻就死于痨病的书生,最后的愿望是请代他整理诗稿的人,设法让袁枚把自己的诗作收入《随园诗话》。这本诗话在当时名气已大得不得了,天下诗人,或亲身,或托人引荐,源源不绝地把作品送到随园。诗话多处提及这一&l..
说起教育,我们大概就会想到正襟危坐、面向黑板、聆听老师讲课的课堂教育。可是,就有一群孩子在菜园里,接受了更为有趣的教育。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种植萝卜、水芹、红洋葱、马铃薯、生菜、球茎甘蓝、罗勒、西红柿、四季豆、甜椒、胡萝卜、茄子、南瓜、鼠尾草、节瓜和各种鲜花。他们还要用自己的双手直接松土、捏肥料,每个手指缝里都弄得脏脏的。在为植物浇水、施肥的时候,他们还看到了瓢虫、蜜蜂,摸了蝼蛄、蜗牛和蚯蚓&h..
俞敏洪做了一档视频节目,他访谈了一些顶级富豪。采访刘永好那集,教子那段虽然只有两三分钟,却引发了不少网友关注。 刘永好的儿子当年还未走上社会,有个朋友找到了他,说自己经营的鞋店生意非常好,即将扩大规模,希望他参与投资。儿子涉世未深,自然去请教父亲,刘永好却让他自己拿主意。再三思量,儿子将所有积蓄共2万元都投了进去。第一、第二个月,分红都很不错。刘永好提醒儿子,也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