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有复印机,有照相机,复制一段信息基本能做到不走样,而古代读书人就难多了,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是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来一个字一个字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眼神不济,会突然走神抄漏掉个把字,会急着出去吃饭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
193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战争创伤尚未痊愈,法西斯德国又蠢蠢欲动,准备发动新的战争。 只要战争这部机器一开动,无往而不胜的德国,就是世界的主宰!这天,希特勒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侍从把情报部门送来的一个文件袋放在了他的面前。希特勒打开袋子,从里面拿出一本小册子,翻开一页,脸色突然变了,挥着拳头咆哮起来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户部官员曹竹虚说:他的同族哥哥从歙县(安徽歙县)前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值盛夏,友人请他到书房就坐。这房间颇高敞凉爽。入夜,曹某打算睡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魅,夜晚住不得。曹某硬是住了下来。半夜,果然有东西从门缝蠕蠕地钻入,薄得好像夹纸一样,进了屋后,逐渐展开成人形,却是个女..
1973年,她出生在黑龙江五常县,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这让数学成绩不好的她压力很大。各种奇怪的算法,越算不明白越让你算,这让我一直感到不安全,放假也不能踏踏实实放松,老是担心,逼迫自己在能力多的时候尽量多做,这是从小形成的。回顾小时候,她记忆深刻。压力的另一方面来自母亲,她的母亲年轻时是一个刀马旦,做..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小男孩七岁那年,不知为什么,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母亲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能确诊。那是一种很奇怪的病,没有人可以说得出病名。 像所有求医的父母一样,只要打听到一丝希望,母亲就不惜一切去偿试,就这样试了很多药,都没作用,小孩的病逐渐恶化,原来瘦弱的身体一点一点越来越干瘦。到后来小孩已经无法站起来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
去年深秋,本来就落有残疾的父亲因秋收忙着拿雨篷遮稻子,不慎跌断了腿,在镇医院医治一段时间,效果不见好,家人又把他转到市区一家有名的骨科医院。父亲在骨科医院治疗,照料他的任务全落到我一人身上。父亲怕我耽误工作,他让我隔几天去一次医院,还说他的一日三餐已请邻座病号的家属代买了。 有了父亲这样的话,我舒了一口气。可我离开医院,躺在家中安稳几天,脑中却不时闪现父亲受伤的腿。..
每次在餐厅看到面带笑容闲谈着的母女,或在服装店遇上细心为对方挑选衣服的母女,我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暗自羡慕她们有这么好的关系,有那么多开心的话可以聊。 从小到大,我和母亲没有过15分钟以上的对话。对母亲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她每天起早摸黑地甩着那两条油黑的粗辫子忙进忙出因为一个人要管六个孩子,她做事麻利得像一股风! 那时,她和我的对话..
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 答案很简单。前者是父母与孩子,后者是孩子和父母。只能如此。 母亲尝一小口只是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的让孩子吃;还想到应当与父母分享时,总是只剩下一小口了,因为这时他已经吃不下了。也只有父母才会愉快的接受这一小..
二战期间,法国。 战乱里,一对父女被逼将楼房租借给德国军官。当时法国衰败,受尽了侵略者的欺凌。女孩是位音乐老师,对德国人恨之入骨,当然初见这位德国军官时也不例外。 渐渐,年轻女教师发现这位德国男子的与众不同,他彬彬有礼,对法国人很尊重,而且经常流露出厌战情绪,甚至对德兵的做法很反感女孩敏感的心,如凌霜的蓓蕾,对所有的光辉都能温暖..
有两个男人的喊,总在我的耳边回旋。我想,它也会在许许多多人的耳际永远回旋。 蜜月的一天晚上,组织上安排他加班。11点时他回来了,妻子要陪他一起到不远处的小河里洗澡,游泳。她出门了,他却仍在屋里磨磨蹭蹭,随即,他喊了她的名字,问:剪子在哪?她不解:游泳,要剪子干什么?他解释说:河里有渔民布下的渔网,你要是万一被渔网缠住了,拿剪子一剪,危险不..
一件皮领大衣,男人已经买了很久。他把大衣偷偷藏进衣橱的角落,等待女人的生日。 大衣银灰色,卡腰,领口的皮毛蓬松轻柔,黑色的腰带上星光点点。大衣长及膝盖,有着明亮温润的光泽和柔软细腻的质地。男人知道大衣很配他的女人,男人还知道,女人是真的喜欢这款大衣。 去年冬天的一天,两个人逛到一家商场,女人的眼睛就亮了。她盯着那件皮领大衣,目光里露出欣喜和贪婪。她围着那个塑料..
在俄罗斯的远东,在中俄边界,在黑龙江的岸边,住着这样一户人家,男主人斯克托夫供职于一个林场,女主人昆尼娅是附近小镇上的教师,儿子别罗上小学。这是很幸福的一家,可是那年夏天,一场灾难降临了。 闲暇的时候,斯克托夫常带上一只小汽船去黑龙江里捕鱼,由于是界河,他捕鱼的范围只能在岸边到江心附近的位置。黑龙江中盛产的大马哈鱼让他们百吃不厌,同时在别罗的心中,也对这条神奇的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