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但相信这带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就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地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
他是高二上学期转到我们班的新同学,他看起来很内向,但刚来便引起了全班人的兴趣,因为听说他有特异功能。 后来,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得知他的确有特异功能,那就是不怕疼,不怕烫,哪怕你用刀在他手上划上一道小口,他也无半点痛感,即使让他把手伸到沸水里,他也不会觉得烫。因此,许多同学对他更感兴趣了,有些爱搞恶作剧的同学想用装着开水的杯子试试他的特异功..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一片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一下子落在了他的掌心里。他那原本沉寂的心在那一刹那有一丝不可名状的激动,那是来自生命的呼唤。 乞丐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你将要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
一家造纸厂需要清理一个污水池。有两位工人下到了池里,他们的班长则在池上检修一根水管。 10分钟后,班长感觉不对劲,因为之前他一直听到两位工友在下面对话,而现在没有了动静。班长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池边往下一看,惊呼起来:有人中毒了!快来人哪! 两位工人趴在污泥里,一动不动,本来靠在池壁的长梯子也倒在了池子里。可能他们中毒后,想沿着梯子..
亲爱的约翰: 就像我们有生理上的食欲一样,我们也有精神上的食欲。但许多人却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总在使他们的心灵忍饥挨饿,也只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才充实它一下,却总忘不了满足他们脖颈以下的消费。 也许我的看法有些悲观:我们正处于无限制满足脖颈以下却忽视脖颈以上需求的时代。事实上,你经常听到有人说漏吃一顿午餐是件大事,却听不到&ldqu..
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随着年龄而不断变化的概念。 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得天昏地暗,直至炊烟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喊:回家了,吃饭了。 这样的声音伴着我的童年,月复一月,迄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 一转眼,童年..
孤独是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爱与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一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
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 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地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
人世间,很多令人羡慕的爱情,未必就有令人满意的相爱理由。很多中途夭折的爱情让人唏嘘不已,但那些拒绝爱情的理由让人更难以忘怀。 最费解的理由,是瑞典女王科里斯蒂娜拒绝表哥的爱情。这位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人,17世纪曾给瑞典带来无数的荣耀,对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她天生畏惧婚姻,与其让我结婚,毋宁让我死。17岁那年,她疯狂地爱上..
偶尔听到年轻女子发牢骚说:真想回到童年时刻,摔破的膝头会比心容易痊愈。我真想对她说:哼,你穿越回去试试!夏天将近,路上看到小宝宝们光溜溜的小胖腿上全都青一块紫一块,这里伤痕累累,那边即将结痂。而小朋友们顾自狂奔不已时,伤痕还没好,你们就忘了痛? 我女儿小年,也不例外。快中午时,我们走在人行道上,我左边大包里是她..
又是一个月色溶溶夜。琴声响起来了。焚香拜月的莺莺被琴声吸引。但闻琴声如发髻上的珠宝嘀铃铃作响,似长裙上的佩玉叮咚有声;既像房檐下的铁马儿随风晃动,又像窗帘下的金钩儿敲打窗棂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
音乐是通往人类灵魂的阶梯。相比别的艺术家而言,音乐家们可能是最接近疯子的一群人。也许,音乐就是一张纸,正面是音乐家,背面是疯子。天才与疯子从来是一对双生子,正如狄德罗所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心灵不带一粒疯狂的种子。 是的,音乐最需要瞬时的灵感,来编排那些不易捕捉的美妙音符,这就注定了音乐家从来就不是一份&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