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石注 杨州石成金天基撰集 西天佛经甚多,惟金刚经是如来微妙心法,乃禅宗之至宝也。予参悟多年,因著金刚经石注一部,愚注与众不同,每节分注论讲证四段,仿张居正四书直解例,先逐字破义,后以浅言直说,意在阐明佛旨,学者只须由此参悟,自得正果,而不错矣。 略曰:此经注解极多,大半隔靴挠痒,须要实悟真参,才得心明性朗。我今直说根源,不用狐思乱想,但能至诚受持,开卷了如..
济群法师著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1994年春,应厦门大学青年禅学社邀请,开了《金刚经》系列讲座,在讲授的过程中,参考了几家古德权威注疏,玩味之余,颇有一些心得。当时列了一个提纲,拟撰写一篇《金刚经》文章,因忙..
圣严法师: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切事物。 (二)「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当我们行布施、做好事、发起慈悲心的时候,不要有一定的对象。「色」就是一定的对象,红的、绿的、方的、圆的、长的、短的、亲的、疏的&..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也。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内心既寂外境俱捐&mi..
每天读金刚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不觉,对自己带来很大的变化: 之前每天都要和孩子及爱人发火,真是无明火,火气非常大,家中气氛紧张,总是吵架,真是对不起孩子,让他也恐惧我们吵架。读了金刚经一段时间后,忽然发现家庭和睦了,都是和颜悦色,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孩子也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说也奇怪,只要一懈怠,不读金刚经了,爱人马上对我发无明火。 因为事业遇阻,经常是垂头丧气,可以说是轻度抑郁症,觉得悲观。是金..
周克复 佛说般若经六百卷。金刚则其中第五百七十七卷也。中峰云。六百卷广说般若。专为小乘人。融通陶汰。欲其净治心器。然后以上乘圆顿甘露之味贮之。故此经大旨。以无相无住无为为宗。重叠翻覆。随立随扫。极是谈空。究竟不是谈空。所谓如来是真实语者。不诳语者。故又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如龟毛兔角。只说龟无毛。兔无角。此语最堪破俗。只看中间无实无虚四字。世尊已自道破全经注脚矣。实处都虚。虚处都实。不生不灭。灭..
梁天监中,有琰法师,居长安招提寺,年十一岁为僧。忽一日,同寺中僧侣往占吉凶。于相师家,以次占。 至琰,曰:「可惜聪明寿夭,至十八岁数亦足矣。」琰闻之不乐,及归寺,发心躬诣藏殿,焚香躬礼三宝,发愿修行,乞赐经一卷,毕世受持。祷祈已,随手于藏函内抽得经一卷,乃是金刚般若也。于是专心受持,不舍昼夜。忽一日,夜至更深,见房中有五色光明,须臾见一梵僧,身长丈五许,语琰曰:「汝寿止十八岁,必致夭亡。今得持念大..
金刚经宗通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译 西天 功德施菩萨 破取著不坏假名论 梁 傅大士 颂 宋 嘉禾长水法师 子璇 金刚刊定记 明 菩萨戒弟子南岳山见 曾凤仪 宗通 盖闻佛智甚深,上哲莫窥其际;圣言至妙,庸流岂识其端。空生唱无说而雨华,疑丝暗掷;无著升兜率而面教,分部犹违。乃知般若无边,允唯金刚第一。研穷匪易,信受诚希,幸偈衍于慈尊,绳墨具在,喜颂扬于大士,敲唱同符。西干功德..
金刚经今疏 知义法师著 我是在民国五十年才开始学佛的,但首先接触的是金刚经,因为没有经验,只是当著一般书籍来阅读。奇怪的是使我觉得其中的道理是那样地高妙,虽说不出其所以然,但以后只要有空,却非常喜欢研读,过了一段时间,就由不懂而进入似懂非懂的阶段。从此不但研读的兴趣更浓,也奠定了我学佛的基础。 出家后,有时也会有人和我讨论金刚经,语云:现丑不如藏拙,所以消极的是少讲..
《金刚经》: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中阿含经》中的一段经文对如筏喻者有解释。现摘录如下: 云何我为汝等长夜说筏喻法。欲令弃舍。不欲令受。犹如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舡。亦无桥梁。或有人来。而于彼岸有事欲度。彼求度时。而作是念。今此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舡..
金刚心真言是有关集中心力的佛教常用咒语。一般在金刚经诵读本的末尾都附有此真言。 ōng,wū ln n,suō p hē。 唵,乌伦尼,娑婆诃。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无此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乌:读作(wū屋)。 伦:读音为(ln轮)。..
明真可 心外无法,如来实语;水外无波,圣人切喻。但众生从无始以来,名言习气染深难化。故闻凡著凡,闻圣著圣,闻有著有,闻无著无,闻生死著生死,闻涅槃著涅槃,闻世界著世界,闻微尘众著微尘众。本心即隐没,被名言所转,执而忘返,埋没自性。所以如来于般若会上说金刚经。即世界而破微尘众,即微尘众而破世界坚习;坚习既破,微尘习除,亏一丧两,一两既丧,本心顿露。 故六祖曰:不思善、不思恶,阿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