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刚接触佛法的时候,读过几遍《金刚经》,后来就一直置之不问,觉得义理深奥,难以契入。但半个月前,我突然想读《金刚经》。念第一遍的时候,毫无趣味。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了《金刚经讲义》,大致浏览了一下,就明白了一些原先看不懂的章句。 开始是一天念一遍。念完第三遍的当天晚上,我梦到一尊很大的佛像,我就在佛的一只手旁边,清楚地看到佛的手掌手背还有指甲,我无限欢喜地摩挲着佛的手,还用脸贴到佛的手上,在梦里,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郢说 嘉兴智普居士 徐发诠次 原夫理根于性,性必有所受之途,形区于命,命必有收造之府。真一之雌,握筌藏领,良弥邃矣。是以圣灵言道,缈追声臭之无,觉德开宗,扪绝色空之寂。自有入无,自无而入无,无犹之万象生于太极,太极生于无极。本末精粗,理迹相并,循模归化,候亦随之。在昔先民阐之凿矣。顾入无而不能出有,非脱颖之妙也;无极而不能立极,非凝独之用也。故体无者,又贵彻于无非无;而宗极者,又..
佛经云:杀业之上无余罪,十不善中邪见重。由此可知,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屠夫,他们生性愚昧,不知善恶因果,每日所造的杀生罪业无法形容,若能读诵此经也有解脱的机会。 宋朝时,湖州城南边有一位姓陆的老翁,父母以杀生为业,他从小就喜欢杀生,长大后继承父业作屠夫,每天所杀猪、鸡、羊等等不可计数。 他二十三岁时,一位云水僧来到他的门口说:度化有缘人。陆翁..
什么叫开悟?我说得很浅显,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这个人就算开悟了,我们今天这种能力没有。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恶的当作善的,大有人在。这实在是错得离谱,错得太多太多了,真的叫盲修瞎练,迷惑颠倒。我们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没有先悟本性、没有闻经;换句话说,经读的太少。也许有人说,我见到这些同修天天读经,读得不少!没错,是天天读经,经读得很多,不懂,不解义。不解义没用处,所以读经要..
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瞠恨。从那时候我便发愿效法,一心去修这个忍辱法门。我知道自己生来性情那么辣,这么刚强,最宜修忍辱法门。一旦下了决心,考验就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本来不骂我的人也骂我,本来不打我的人都打我;本来对我最好的朋友,结果专门来攻击我。于是我自己就想:我为别人讲《金刚经》,说忍辱仙人被割截身体而不生瞠恨。现在这些人只是骂骂我、..
你们要知道,你们这个师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时辣到我的弟子眼泪、鼻涕一股脑儿都跑出来了。告诉你,我怎样学得这么辣? 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瞠恨。从那时候我便发愿效法,一心去修这个忍辱法门。我知道自己生来性情那么辣,这么刚强,最宜修忍辱法门。一旦下了决心,考验就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本来不骂我的人也骂我,本来不打我的人都打我;本来对我最好的朋友,结果专门..
学佛人的魄力,要多诵《金刚经》 很多人学佛后,没有多少魄力了,然后悲观了,这似乎是佛法的错。其实不是的,是没有懂得佛法的真正意义才会如此。但是,不是说懂了,就能够真正乐观起来的。要乐观,也要靠佛菩萨的加持力。 如果要乐观,一定要诵《金刚经》,这是我的建议。《金刚经》一诵啊,真的全身都充满着阳气。有的人学佛后,跟鬼神接触的比较多,身上阴气就很重,阴气很重,运气就很倒霉,而且常常觉得很悲观。所以说,..
文定 正佛法,第一要弄明白的是要了解佛陀说法的目的是什么。假如对这个问题弄搞不清楚,那他的信仰是否坚定,修正是否正确就值得怀疑了。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那么他对佛法的学习和修正也肯定是不得其门而入,甚至可能沦为盲修瞎练的迷信宗徒。 我们通过对《金刚经》的学习,可以看出,佛法的目的是要解决心的问题的。在经中,当***者须菩提一开始就向佛陀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
大乘佛法的精髓金刚经 也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释朗明 金刚经,是佛教中最为出名的一部经典。上至皇宫贵族士大夫文人学士,皆奉诵研读,下至平民百姓普通信众,视为圣经。我至今还记得最初翻开第一本佛教经典,即是《金刚经》,那时才十五岁,乡下农村神汉超渡,居然也用《金刚经》,虽然他们不懂语意,但在他们口中因为此经是有金刚,硬,能打开地狱之门。后来出家学佛后,回想民间的这种说法,..
这是对《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或简称為《金刚经》的研究,主要是对经文内容的分析与评论。我们基本上是以文献学与哲学双轨并进的研究法来进行,一方面探寻经文中重要名相在文献学上的依据与渊源,一方面分析与阐发它们的哲学涵义。对於经中表示的重要的思考方式,例如即非诡辞与四句偈,有特别详尽的阐释。我们的解释,在义理的阐发方面,要比现代学术界流行的同类著作,详细得多。对於那些难解的说法,也反覆研究,提供解释。是否有..